松本城入口前的紫藤花涼亭

第四天的行程是松本城  中山道的馬籠宿 和妻籠宿 然後是熱田神宮
首先第一站是到松本城

日本國寶古城之一松本城

松本城歷史簡介:

在日本戰國時代的1504年(永正元年),信濃國中部統治者小笠原氏旗下的島立貞永在松本城現址上構築深志城。後來甲斐的武田氏攻入,小笠原一族沒落,深志城被納入武田氏的領地。1582年(天正十年)武田氏滅亡,小笠原貞慶投入德川家康麾下,重新領有此城並進行大整修,興建了本丸、二之丸和三之丸等城郭,並改名為松本城。

1590年(天正十八年),豐臣秀吉為了削減德川家康的勢力,將德川家移封到關東,小笠原氏也跟著移封到下總古河。松本一地則改封給由德川家出奔到豐臣家的石川數正。石川數正、康長父子以松本城為松本藩的居城,興建天守、城郭和城下町,確立了松本城的規模。[2]

松本藩自石川家後歷經六度改易,依次由小笠原家、戶田松平家、越前松平家、堀田家、水野家和戶田松平家入主,皆以松本城為居城。

1727年(享保十二年)本丸御殿失火燒毀,並未重建,此後以二之丸作為藩政中心。


我覺得 松本城跟名古屋城好像都差不多
日本這類的城堡都是重簷式建築 大致上大同小異
其實我到現在還是覺得 既然去了名古屋城 就不需要再去松本城了
當然既然來了 不拍照還是對不起自己


入城前的護城池和橋


松本城主城

城前的庭園

閣樓的窗景

閣樓看外景的紅橋


艷陽下盛開的牡丹花

松本城全貌


松本城出口林道

接下來就是中山道馬籠 妻籠
由於中山道的馬籠宿和妻籠宿是相同性質的景點
於是行程上只安排參觀其一 所以我們會到了馬籠宿

中山道馬籠宿






馬籠宿街景



馬籠宿簡介
馬籠宿是一位於日本岐阜縣中津川市(原屬長野縣木曾郡山口村,但在2005年2月時的越縣合併中被編入岐阜縣內)的日本古驛道宿場遺跡,其與隔鄰的妻籠宿一同都是該縣著名的觀光景點。馬籠宿是中山道六十九次(中山道沿線的69個宿場)之一,名列第43次,也是木曾十一宿中位置最南的一個。由於曾經在1895年(明治28年)與1915年(大正4年)時發生過大火,整條老街除了中央的石造階梯與被稱為「枡形[1]」的隘口之外,皆為事後復原重建。但由於石板坡道旁的老街建築大抵維持了江戶時代的原樣,頗受觀光客歡迎,其中以宿場本陣(主屋)所改成的藤村紀念館(舊本陣 島崎藤村生家跡)是用於紀念生長在此屋、明治時代著名的小說家與詩人島崎藤村,他的長篇歷史小說《拂曉前》(夜明け前)就是以故鄉馬籠作為舞台所撰著的。

現在幾乎都是變成商家了 僅有幾戶單純住戶

其實馬籠宿就是日本早期人家的街景
保留傳統原始的日式建築 以及當時人門的生活樣貌
當然現在已經不是當時的生活型態
整條街道的保留的很完整 
來到這裡跟高山陣屋的感覺很不一樣
感覺這裡比高山陣屋還要老邁 而且 馬籠宿算是日本早期的驛站
整體的感覺上雖然都是古色古香 但很明顯是不一樣的味道
高山陣屋比較整齊 馬籠宿比較隨意 地形陡坡 住宅的座落也比較隨性



早期傳統的日式木構建築



依然有人居住在此


超可愛的偶具 不過是非賣品喔


馬籠宿的地勢是坡狀的




不知道為什麼 來了日本之後 我覺得他們連種花都美的像假的
在我家種的除了玉蘭花 其他的樹都不太開花
難道我家的樹都是公的?日本的樹都母的?




隨處可見盛開的繡球花


中午的時候我們在中山道鄰近的餐館用餐
以下就是這天的午膳


午膳用餐的飯館


菌菇湯麵

栗子紅豆糯米飯

有沒有誰可以告訴我為什麼每餐都有麵跟飯啊??
台灣人很愛這樣吃還是日本人很愛這樣吃?
(餐餐這樣吃我已經快被兩樣東西給撐爆了= =)


配菜

右邊是兩塊炸雞 左邊是煎厚蛋 其他的都是醃菜 

感覺我的中午是被澱粉塞飽的
不過話說回來 麵跟飯都還滿好吃的
(我還真是不忌口 = =)

吃飽飯後逛了逛土產店後 買了一點吃的之後走出來看到這個



不知道這是什麼? 中山道沿線的69個宿場?


接下來就是一個多鐘頭的車程要到熱田神宮去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er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