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知道我在澳洲打工度假的朋友都給我看了一篇台灣的報導,標題下的很引人注目,切入的點也是說明來澳洲打工度假多麼好賺,人生的第一桶金可以在打工度假裡面實現。

有人問我,你現在賺多少了?賺到第一桶金了嗎?感覺妳現在好像也過的很爽耶。

這個當下我忍不住要扮起黑臉。

打工度假這四個字說的很簡單,但是當初決定出發的時候,是要鼓起多大的勇氣隻身前來。
或許這一點都不算什麼,一個人買飛機票、訂住宿、連絡接機、查詢轉機的落地簽證,到了澳洲必要處理的文件跟大小事都沒有什麼了不起,反正出國嘛,不就是機票訂了,背包行李一掃就進出關。
當初一個人從家裡到高鐵搭車再轉車到機場,兩個好朋友來送行,然後從頭到尾一個人面對這些大大小小的瑣碎的事情。
剛到的時候沒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的人,自然也不敢去麻煩別人來幫忙,總覺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想辦法解決。

睜開眼睛面對的就是食衣住行。
衣跟住沒有什麼問題,衣這裡多的是二手衣店,住,要省錢沒得選擇,想要住單人房?如果錢多又想住市區當然沒問題,但是如果考量到價格,想要再這邊稱久一點好找份工作,一個星期七八十澳幣『一個床位』是大家的選擇。

來澳洲吃的要自己煮,不想煮?不會煮想吃外食?澳洲可不像台灣一堆小七或是誰家就是你家,幾十塊錢台幣就可填飽肚子的外食,這邊外食光是一杯咖啡最便宜的起價就要3.5澳幣,其他的吃的三明治5澳幣根本算便宜。

自己煮不難,自己下廚我一律只買價格最低的食材,在沒有收入的當下,一切都要以節省為原則,就連吐司都會在兩條或是三條特價的時候買起來凍在冷凍庫慢慢的吃,在餓肚子的當下,只要便宜又可以吃的東西,沒有『過期』這兩個字。

行的只能靠兩條腿,剛來Perth的兩個月除非假日的Family Rider可以大眾運輸工具可以吃到飽,要不就是兩條腿走不到的地方才趕想說搭車,要不然根本搭不起大眾運輸工具,為什麼不搭?
別的地方我不知道,就我住的Perth光是1 Zone的車費單趟就要2.5塊澳幣,來回就要5塊澳幣,在沒有工作的前提下,光是交通費最基本就要5塊澳幣起跳,這種的開銷真的能想都不想就花嗎?我很清楚我沒有哪種本錢這樣花,所以每次要進市區我一律都走路進市區,走到Free zone的地方搭免費公車,這一走半個小時一定跑不掉,一天走上一個小時是最基本的時數。


在沒有找到工作以前,這些都是無法避免的問題,那找到工作就等於一切都有了保險了嗎?

當然不是。

澳洲背包克不是只有台灣人,還有香港人、德國人、英國人、荷蘭人、法國人,這麼多背包客都只能找短期性質的工作,並非英系語言國家的台灣人想要工作,先天語言矮了英系國家一截是不爭的事實。

兩個一樣價錢的背包客,對方會說英文我們不會,請問什麼條件是老闆非得要用個語言不通的背包客?

動口的工作做不來,剩下可以做的是什麼?當然是勞力又辛勤的工作,不是要在地上蹲一整天不然就是一直彎腰的農活,就是必須出賣勞力扛重搬運的工作。

你知道一整天蹲在地上工作的感覺嗎?
你知道一整天都是彎腰搬東西的感覺嗎?
你知道有的工作可能一個星期連十個小時都沒有嗎?
你知道一整天手都泡在水裡刷卡著黑色焦黑的鍋子的感覺嗎?
你知道摘蘋果的工作就是要忍受寒冷用凍僵的手指頭摘這結冰的蘋果嗎?
你知道有的工作計件可能做了一整天還沒有幾毛錢,一整天下來說不定只有10塊錢澳幣。

這些都是台灣媒體不報導的現實一面,這邊這樣大家相互競爭的環境找工作已經變成一個M字型的門檻,難的很難,簡單的再簡單不過,這中間的差別就是薪資高低的差別,有的人不管怎麼努力就是無法找到高薪的工作,有的人一來就可以找到工作而且薪水也不錯,這些背後一定都有不為人知付出的努力,有的人英文單字認不得幾個,就是可以找到高薪的工作,難道這就代表英文不好來這邊闖天下就沒問題了嗎?


英文不好不代表不能來打工度假,但是不代表來打工度假就用不到英文。


這個報導或許可以鼓舞追尋夢想不要被侷限在語言或是金錢這種細節上,但是請不要忘記,夢想是需要金錢去輔助是不爭的事實,或許來澳洲英文很鳥不會是多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遇到了總是該解決問題要怎麼去面對?如果語言不通對於還是可以解決所有生活大小事,英文還會是問題嗎?

打工度假運氣很重要,但是,如果沒有努力跟正確的態度,運氣到了門口了怎麼把握的住呢?


報導的那些都光鮮亮麗,背後付出的代價卻被忽略的精光,那些風光的背後付出了多少代價有幾個媒體探究過?

都來了,難道要來這邊才發現這邊現實面比台灣更血淋淋,花錢買後悔回去嗎?

或許每個人都有機會創造自己打工度假的黃金傳說,每個人都可以只帶一點點錢來,但是,誰能保證自己一定是賺到了第一桶金回台灣,而不是被遣返回台?

買樂透的那麼多,真正中樂透的有幾個?
流浪漢這麼多,能成為魯賓遜的又有幾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er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