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大雨打落了一地的花瓣  煞是美麗


日本北陸下呂溫泉  第二天的一大早 早上六點就起床準備再去泡個溫泉後在去用餐
早上的空氣非常的好  天氣微涼 一邊泡露天溫泉一邊享受微風的涼爽的天氣
原本想賴床的念頭全部都消失了  反而慶幸沒有因為賴床 就犧牲了這個享受的時光
這一天早餐七點就可以用餐了   早上當然吃的是和風早點 不過我很慶幸沒看到納豆

一早出現個令人苦惱該不該吃的食物是件很傷腦細胞的事



早餐全景來一張

左邊的是熱湯  立起來的雞蛋可是溫泉蛋喔  還有洋食火腿莎拉 
藍色小碟子裡的是生食-墨魚麵
紅色的碗蓋著的就是很下飯的味增湯 還有鮭魚

我開動囉


一碗味增湯就足以配掉一碗飯

縱使大家對日本味增湯不給予好評
但是其實我還挺愛的耶 我覺得配飯吃剛剛好啊
鹹中帶香 超級對味


洋式莎拉

這個莎拉還好 不會太多的莎拉醬
因為刻意改調吃莎拉的習慣 我漸漸的偏好油醋類的莎拉醬了
好在這個莎拉醬不會太多 要不我還真難吃下肚


醃菜拼盤

左邊起開始 先是蒟蒻 中間的是明太子 最右邊的是醃菜埔

蒟蒻我沒動 中間的明太子我到是吃光光 
可惜只吃的下一碗白飯(光配味增湯就快吃光了)
要不這個明太子真的是超下飯的 終於知道為什麼明太子都拿來包飯團了
明太子的鹹.香加上微辣 拿來配飯真的是絕佳的一品啊
至於菜埔 真的是鹹 說不出其他的形容詞了

雖然菜都很下飯 但是 我飯終究吃的不多啊
尤其我超愛它們還附上海苔 可以配飯吃 鹹香的海苔配飯當然是不用多說的合味

日式早餐其實很簡單 一般傳統的日本家庭有的只是一碗味增 
一點醃菜就可以打發掉早餐
我們還多了一條鮭魚 料理的不油不膩 又沒有我害怕的細魚刺
要不是吃不下第二碗飯 單吃這些東西 真的是稍鹹了點

吃飽之後就是今天一連串的行程囉




途中我們看到了日本傳統習俗中的鯉魚旗群們


接下來就是今天的第一個行程-高山陣屋

「高山陣屋」原為高山城主金森氏官邸之一建築,也是一座江戶時代(德川幕府)遺留至今的行政衙門。陣屋內外,除了草木扶疏的庭園造景誘人陶然忘機,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如台灣的警界崇仰敬拜關公,相當於古代中國官廳衙門的「高山陣屋」,也不忘懸掛一幅千古忠義典範的關雲長寫真畫像,並像讚文曰「義存漢室,致主以忠,春秋之旨,獨得其宗,天地合德,君師同功,聖神文武,百世所崇」。


  此外,大殿之中也有兩個大字「忠」、「孝」。下方又各有短文為註腳,孝──「敬父如天,敬母如地,汝之子孫,亦復如是」。忠──「上事於君,下交於友,內外一誠,終能長久」。


  見識了江戶時代的地方官廳和衙門「高山陣屋」之後,參訪團繼續踏上造訪「古川町」風情的悠閒之旅。


  「古川町」,一個位於日本關西地方,岐阜縣吉城郡的山城小鎮。由於地理位置處於飛驒地方的中央地帶,飛驒山脈峰巒圍繞的這個小盆地,町內總人口數不過一萬六千人,卻是群峰環抱、清溪洄流,洋溢著與世無爭的恬淡寧靜。


  現在的古川町是日本天正年間(1573至1591年)由領主金森長近、金森可重父子,以增島城為中心整頓而成。


  



這裡是古時候的衙府 入內要脫鞋喔


入內前的走道兩側是日本有名的枯山水


早期衙府公務人員辦公的地方  請勿跨越唷  


日式建築都具備的半開放走廊

我很喜歡日式建築的這種空間 可內可外 既是室內 又似戶外
可以休閒 可以放空思考 一個空間的力量 無形中就透露了出來

這樣的空間台灣也有 台灣的騎樓就是這樣的空間
可惜的是 台灣的騎樓不是放摩托車 就是在擺攤
這種可以把戶外空間帶進室內的地方不是每個國家都會有的


日本傳統家戶必備的吊爐

這個房間很暗 僅靠門外的光線做採光
我卻很喜歡這個感覺 很有古時候傳統的感覺
似乎以前的人還在這裡走動著
這也許就是
空間 因為人們的活動 足跡 記憶 有了生命
 


中庭日式庭園造景 與半開放的走廊有了對話

其實這個有點像台灣早期的四合院 用凹字型建築 圍塑出私人建築的空間地帶
可以發生很多行為跟活動 既有空間 也有隱私
台灣將這個空間 留白 成了空地 可以曬稻穀 曬乾糧 曬食物 儲冬備用
日本人將這個空間當成了畫布 渲染了色彩 點綴了生活的顏色

台灣人用這樣的空間滿足了身軀所需 日本人用了這樣的空間 滿足心理所需

其實各有巧思
可惜的是台灣的四合院多半已經因為老舊拆除了
要不 如果可以當成台灣早期生活的特色
像日本一樣 當成觀光資產 改成民宿 
吸引大家對於台灣早期生活的好奇  
讓外國人親身體驗早期台灣人們淳樸簡單生活的一面
這是台灣獨有的文化資產 一但逝去了就不會在擁有
誰說老舊建築只能面臨被拆解的命運呢?
換個角度思考 在利用可以取代破壞 創造一個新的價值
不只僅存於金錢的價值 還有替後代子孫們所保存的文化價值
這對我們來說 會不會也是種責任呢?



古色古香的日式傳統木造建築



衙府外圍牌樓


陣屋的早市


發現又大又紅潤的草莓 一盒只要日幣三百 台幣一百元有找 

這個草莓實在便宜 又大又香 吃起來的滋味酸酸甜甜 不需沾糖粉就令人一口接著一口



接著是鄰近的高山三之町古街

位於町內市區中央,往往引人駐足流連的「瀨戶川」,是江戶時代挖掘的人工渠道。建城之初,原本是劃分武士和商賈階級住宅區的重要界線。此外,瀨戶川沿岸毗鄰綿延的「白壁土藏」建築群風格,堪稱是古川町的代表性象徵。「瀨戶川」沿岸鋪設整齊乾淨的石板步道,漫步閒逛之餘令人心曠神怡。


  1960年代,寬約1.5公尺的「瀨戶川」,原本也是淤泥滿溝、髒亂不堪。為了保護河川免受高度經濟發展帶來的副作用,沿岸流域的住民自動自發成立「玄之子瀨戶川用水管理協會」,著手進行整治。


  社區意識高度覺醒的「古川町」當地住民,攜手展開總動員,群策群力發起淨川運動,獲得熱烈迴響,最終造成古川町造社運動的萌芽及開花結果。


  另一方面,古川町有項傳統,每當民宅或商家改建之際,受僱的匠師總會絞盡腦汁、推陳出新,設計出與眾不同、別具風格的作品。


  事實上,光是「古川町」一地,在1986年時還有多達123位飛驒藝匠。平均而言,總人口1萬6,500的聚落之中,每130人就有一名匠師。


  遊覽走訪奈良時代起就以「名匠之鄉」聞名的「古川町」,除了最具代表性「白壁土藏」街道,還不妨抬頭注意各單一建築物出簷部份的挑木下端,有一個因形狀而俗稱「雲紋」(正式專業稱呼為小腕),正面塗漆成白色的裝飾性雕刻。


  當地民眾表示,這種二次大戰之後出現,木構架露明的飛驒街屋建築外觀,正是地方各界一致認可的風格形式。儘管如此,這個風光明媚的山城小鎮,最令人稱道者並非寧靜恬適的自然景致,反倒是歷經四十餘年從未間斷的社區營造工程。


  古川町高漲的住民意識,主要是透過長年舉辦祭典、用水管理等儀式和活動凝聚培養而來。細觀社區民眾的住家屋簷櫛比鄰次、環扣相連,彼此如何不致相互干擾又能和睦相處,早已在日常生活之中建立了高度默契。


  堪稱日本全國社區營造成功典範之一的「古川町」,全體住民萬眾一心,身體力行積極改善自身的生活環境,成功而多樣的造社活動及豐碩成果,為「古川町」贏得日本「故鄉營造大獎」的高度肯定。




日本隨處可見的紫藤花

高山陣屋百年建築特色老街

這邊的建築大多都是茶屋 食店 或是紀念品店了 少數幾是住戶





歡迎光臨茶屋



可愛的門簾


琳瑯滿目的食物


有名的飛驒娃娃


個人偏愛高山陣屋 古色古香的街道跟建築 比比皆是花朵跟有致的盆栽佇立於家家戶戶
每個人的門口的門面都裝點的很有特色 不管是花 還是布簾
就連弔燈都很有仿古的味道
一樣中的建築有著不一樣的顏色跟裝扮
形成一道如詩畫般美麗的景色
感覺就像是 詩裡 書裡 畫裡才有可能描繪的模樣
可惜時間太少
沒有每家店家都逛到 可能我個人偏好這類的景點
我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時間
可以更仔細品嘗這邊的每一塊磚 每一片瓦 每扇彷彿刻滿歷史故事的格窗
更希望可以看到這條彷彿讓人回到百年前的時光隧道
當夜幕低垂時 燈光點綴的美麗景緻...十分期待 也許可以自助旅遊再來一次

預告:下一回將介紹第二天的午餐以及春天的白川鄉合掌村


延伸連結

高山陣屋 

高山三之町古街 

到飛驒為什麼一定要買的飛驒娃娃(SARUBOB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er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